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石昆牧老師專欄】觀茶的次第

編者按:本文系石昆牧老師于廣州日報《茶道生活》雜誌中所開設茶文化專欄最新文章(雜誌中題名為《品茶的次第》,有刪節),現特分享與茶友。

普洱茶,因低溫加工制程這一要鍵,使其具備了可“越陳越醇厚”的核心辨識度。而在確定了這一共識之後,愛茶之人在選取茶品之時仍有重要的次第需要厘清。

茶,在“開門七件事”之中敬陪末座,可見飲茶應是百姓在“倉廩實、衣食足”之後,對更高品質生活追求的諸多選擇之一。普洱茶在我國大陸地區的興起,不過是在本世紀這十數年間。從普洱茶在國內流行開始至今,“刮油”、“減肥”早已成為被大眾廣泛認知的“標籤”。不得不承認這些標籤給不少人,特別是初入門的喝茶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許多人初次喝茶的大門就是因追求某種茶品的保健功效而開啟。那麼,將“有益”作為選取茶品的第一出發點是否合理呢?
現代茶葉的規模化種植管理,必然存在一些最終會戕害飲用者身體健康的環節。比如密植的台地茶園為了追求產量,通過化肥、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生長激素等維繫其生態系統的病態平衡。而這些物質一旦殘留在茶品之中,就有可能對品飲者的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除了茶葉的種植,不當的工藝制程也會帶來不利於人體健康的負面物質;錯誤的儲運,會降低茶品的品質,甚至茶品報廢;無良業者還可能通過在成品茶葉中羼雜香精等方法藉以圖利,而添加的物質往往都是無益于人體健康;即使最後優質的茶品傳遞到消費者這一環節,不當的存放、錯誤的沖泡、飲用不得時、不得法、茶品茶性與飲茶者體質相克都會使得茶品對人體健康帶來負面的影響——通過對我日常所接觸到的一些案例的總結,這些負面影響,遠遠不是茶品本身具有的保健功效所能抵消的。毫無疑問,基於最為保守的安全性原則,飲茶者在選擇茶品時,“無害”必然是淩駕于“有益”之上的最基本要求。
那麼,在滿足了“無害”的底線之後,“有益”是否就應成為選擇茶品時需要優先考慮的要鍵呢?

回想我們的日常生活,能夠長時間的持續為我們所使用的物品,應具備什麼屬性?要麼如最為基本的食糧,滿足生命存續的基本需求;要麼如美食佳餚,滿足我們對於高品質生活的需求;要麼是藥品,成為某些病患治療所必備的“必需”。茶葉顯然不是我們生命的基本需求,它的保健功效也不足以達到藥品那般明確而具有針對性的效果。若為我們這些“嗜茶者”選擇一個愛茶的理由,或許它帶給我們身體的最為直接的愉悅感是最佳的選擇。也就是說,好喝
喝茶能夠成為我們生活中一種具有長期持續可能的愛好,說明它與其它美食一樣,首先喚起的是身體對其正向的感知回饋。茶湯一入口,其酸甜苦澀香甘滑重的輕重平衡,構成了它引發的第一種感受——口感。待得茶湯落肚,由其引發的舒暢向全身擴展。茶由口入,口感是茶品愉悅感的發軔,但我們對於茶品的品鑒,實際是由全身來完成的,這一點在優質茶品上尤為明顯。回顧古人關於飲茶的詩句,多是歌頌茶湯給飲者帶來身體上的愉悅感,以及其引發的心靈上的愉悅感受。因此在滿足了“無害”的底線之後,“好喝”才是當然不二的選茶要鍵。
在茶葉市場中,同一個種類不同原料、檔次、級別的茶葉,價差數十、上百倍甚至更高都是正常的。當我們以茶葉中的特定內含物質的保健功效為需求指向時,會發現在不同等級、價格的茶葉之間某種有效物質的含量差距絕無其價格差來的懸殊。這就會導致一個結果——當我們以茶葉某種內含物質具備的保健功效作為選取茶品依據時,價格最低的茶葉會成為最優選項

這種結果顯然幾乎不會發生在我們現實中挑選茶品時。因為飲茶者在挑選茶品時,往往是以品飲感受為本,茶品需要具備水準之上的品飲愉悅性——口感、體感甚至氣感的全面、協調,再根據茶品的價格與自己的經濟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茶品。從未有過哪個消費者在購買茶品時,去計算如何用最低的價格獲得最高的茶多酚攝入量……
從“無害”起始,因“好喝”而熱愛,將“有益”作為喝茶的一項附贈的樂趣,應該是茶友在選取茶品,甚至是規劃自己茶事生活的一個更為妥當的基本順序。除此之外,滿足愛茶者形而上的精神追求,亦或是收藏、投資方面的需求,都應該是以基本次第為基礎的各自闡述,否則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實際上徒有外表的風雅禪茶,以及貪婪無智的瘋狂炒作,早已成為這個領域的慣常亂象。

關於這個次第中的具體細節,就需要更多的篇幅來相加闡述了,而這其間的種種,恰好是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愉悅之一。




引用自「經典普洱微信公眾平台」(原載於《茶道生活》第二期P151,有修改。轉載請注明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